Talks:
Accurate Scoring of Respiratory Events
Name:
劉勝義(Sheng-Yi Liu)
Position:
Polysomnographic Consultant
Affiliation:
Sleep Center, Taipei Veterans General Hospital, Taiwan
Email:
syliu1323@gmail.com
Photo:
Research Interests:
Clinical Polysomnography
Selected Publications:
Clinical Polysomnography (2004)
Practice of Sleep Medicine (2011)
Abstract:
早期國內外睡眠中心都是利用口鼻溫度感應器偵測睡眠呼吸中止(Apnea)和淺呼吸(Hypopnea),並且將呼吸中止分成阻塞型、中樞型和混合型3種型態。阻塞型呼吸中止表示上呼吸道完全阻塞。在未有呼吸氣流期間,伴隨持續或增加的呼吸動作。中樞型呼吸中止為缺乏呼吸的驅策力。在未有呼吸氣流期間,也未有呼吸動作。混合型呼吸中止為上述兩種型態存在於同一事件中。在未有呼吸氣流期間,開始時缺乏呼吸動作,隨後恢復部份呼吸動作。淺呼吸則表示上呼吸道的呼吸氣流減少。目前國內外睡眠中心皆已改用口鼻溫度感應器和鼻腔壓力轉能器分別偵測呼吸氣流。呼吸中止的判讀是以溫度感應的氣流變化為依據,淺呼吸的判讀則是依據鼻腔壓力氣流的改變。
依據美國睡眠醫學會出版的判讀工作手冊,呼吸中止的判讀法則為溫度感應的氣流振幅較基準振幅減少≧90%,而且氣流振幅減少時間超過10秒鐘。淺呼吸判讀法則的建議則為鼻腔壓力氣流之振幅較基準振幅減少≧30%,氣流振幅減少時間持續超過10秒鐘,而且附隨腦波覺醒和/或血氧飽和度降低≧3%。至於鼻腔壓力氣流之振幅較基準振幅減少≧30%,氣流振幅減少時間持續超過10秒鐘,而且附隨血氧飽和度降低≧4%的判讀法則亦可接受。此外,如果合乎淺呼吸判讀法則之呼吸事件的一部份也符合呼吸中止的判讀法則,則全部事件判讀為呼吸中止。
2018年7月美國睡眠醫學會再次發表立場聲明,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診斷必須包含腦波覺醒為依據的淺呼吸判讀。因為附隨腦波覺醒的淺呼吸雖然未有血氧飽和度的降低,但是也會產生如同呼吸中止引起之顯著和潛在危險的症狀,尤其是日間過度嗜睡、疲勞或神經認知障礙的患者。因此對於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診斷而言,包含腦波覺醒為依據的淺呼吸判讀實屬必要。
熟悉美國睡眠醫學會出版的判讀工作手冊,並且妥善地依照和運用腦波覺醒和各種呼吸事件的判讀法則,尤其是包含腦波覺醒為依據的淺呼吸判讀。唯有如此,才能增進睡眠機構之間呼吸事件判讀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