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s:
Accurate Scoring of Sleep Stages
Name:
劉勝義(Sheng-Yi Liu)
Position:
Polysomnographic Consultant
Affiliation:
Sleep Center, Taipei Veterans General Hospital, Taiwan
Email:
syliu1323@gmail.com
Photo:
Research Interests:
Clinical Polysomnography
Selected Publications:
Clinical Polysomnography (2004)
Practice of Sleep Medicine (2011)
Abstract:
雖然睡眠期的判讀是整夜睡眠結構的評估基礎,但是基本結構中的許多微妙變化也引起更多的注意,尤其是睡眠專家極為重視的反覆性腦波覺醒(EEG arousal)。因為腦波覺醒經常中斷睡眠期的持續性,所以就會導致睡眠的片斷化而使精神無法恢復,甚至造成白天嗜睡。臨床上腦波覺醒對於睡眠期的判讀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依據美國睡眠醫學會出版的判讀工作手冊,腦波覺醒的定義為任何睡眠期發生3秒鐘以上腦波頻率的突然改變(阿爾法波、係他波和/或超過16Hz的頻率(非紡綞波))。它們包含頭前、中央和頭後區的腦波變化。判讀腦波覺醒之前,患者必須持續10秒鐘以上的穩定睡眠。快速動眼期腦波覺醒的判讀必須伴隨至少1秒鐘下顎肌電波振幅的增強。此外,導致清醒的腦波覺醒亦須列入判讀。
非快速動眼第一期(Stage N1, NREM 1)被稱為淺睡期,其定義為具有明顯4-7.99 cps的低振幅、混合頻率腦波型態。非快速動眼第一期為清醒期轉變成其它睡眠期的過渡階段,因此通常穿插於清醒期和其它睡眠期之間。此外,對於中度或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患而言,因為非快速動眼第一期經常發生於腦波覺醒或重大身體動作之後,所以就會中斷非快速動眼第二期(Stage N2, NREM 2)和快速動眼期睡眠(Stage R, REM)。因此導致非快速動眼第一期重覆地發生或時間的拉長。
依據美國睡眠醫學會出版的判讀工作手冊,非快速動眼第二期腦波覺醒後的頁數判讀為非快速動眼第一期,直到非腦波覺醒相關的K複合波或睡眠紡綞波出現為止。此外,非快速動眼第二期重大身體動作後的頁數如果出現緩慢的眼球轉動,而且未有K複合波或睡眠紡綞波時,亦判讀為非快速動眼第一期。快速動眼期下顎肌肉緊張度增加,超過快速動眼期的水準,而且合乎非快速動眼第一期的判讀標準時,判讀為非快速動眼第一期。此外,快速動眼期腦波覺醒或重大身體動作後的頁數如果出現緩慢的眼球轉動和低振幅、混合頻率的腦波型態時,亦判讀為非快速動眼第一期。
唯有熟悉美國睡眠醫學會出版的判讀工作手冊,並且妥善地依照和運用睡眠期和腦波覺醒的判讀法則,才能增進睡眠機構之間睡眠期和腦波覺醒判讀的一致性。